你的位置:摩登登陆 > 新闻动态 >


钱秀莲:探寻东方美学的当代表达,在湾区舞台书写“和”的答案

发布日期:2025-04-16 00:14    点击次数:108


近日,香港钱秀莲舞蹈团携现代舞剧《和春之祭共舞》亮相广东艺术剧院,该作品以中国古代祭祀礼仪为原型,融合太极、推手、散打等中华元素,为观众呈现了一场“武舞同源”的视听盛宴。

作为香港第一代现代舞编舞家,钱秀莲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,她坚持把中国传统文化内核融入作品中,这部《和春之祭共舞》展现了她本人对于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理念。

《和春之祭共舞》剧照

南方网:《和春之祭共舞》的创作灵感是什么?

钱秀莲:《春之祭》的音乐充满原始的生命力与冲突感,这与我希望通过武术、太极展现的“攻防哲学”不谋而合。太极的推手、散打的劲力,恰好能转化音乐中的张力。同时,我从中医经脉理念、云山、飞瀑、松柏等自然意象中汲取编舞灵感,将水墨的流动感与舞者的肢体语言相呼应,让观众在东西方艺术的碰撞中感受“天人合一”的东方哲思。

展开剩余71%

南方网:作品中那位画家的故事令人动容,他的真实经历如何影响创作?

钱秀莲:这位画家的原型是我的挚友,他的艺术经历很丰富,从放弃商业设计到投身水墨画,多年来一直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。我觉得这位画家的艺术历程对年轻一代来说,很有启发意义,他的故事代表了香港的“狮子山”精神,还展现了艺术创作的坚持与创新。

南方网:作品中太极、水墨等东方元素如何与西方音乐对话?

钱秀莲:2002年,我萌生了一个想法:将武术太极融入舞蹈创作,就像奥运会项目一样,打造一个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舞蹈作品。最初这些作品还比较简单,主要围绕太极、推手、散打以及精气神等元素展开。到了2013年,随着社会的变化,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发生了改变,手机等科技产品开始普及。我意识到,太极其实也是一种沟通方式——通过手势和动作,传递意图和情感。于是,我尝试在作品中融入这些新的元素,让太极舞蹈更具时代感。2013年改编音乐时,我加入了女巫元素。古代巫师通过仪式沟通天地,而现代人用手机获得信息,都成了“小巫师”。

南方网:二十年的创作历程中,最难跨越的障碍是什么?

钱秀莲: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音乐本身。这首原曲非常出色,一听就让人感到一种压力,因为它没有固定的规律,节奏变化多端,所以我们更多地是根据音乐的感觉来编排。《春之祭》这首作品给人一种“生死搏斗”的激烈感,音乐本身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灵感。在融合中国文化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挑战,早期的武术太极舞蹈只是动作层面的叠加,直到2013年融入画家叙事,才找到文化融合的“魂”。

《和春之祭共舞》剧照

南方网:作品获得的观众反馈如何?

钱秀莲:演出结束后,很多观众都给出了反馈。因为作品中有西方的音乐、中国的水墨画、变化的节奏,还有科技的元素,毕竟现在时尚和科技是密不可分的。观众感受到了美,虽然有些当代舞可能让人一时看不懂,但观众依然能够享受舞台。越是享受,就越觉得作品有生命力。

南方网:您对年轻艺术创作者有何建议?

钱秀莲:第一要“问心”,像太极“以意导气”那样先明确信念;第二要“守界”,别盲目跟风,成功的艺术家必须找到独属于自己的那条道路;第三要“破界”,培养国际化视野,我的养分来自纽约学舞、巴黎巡演等个人经历,我也从现在年轻人喜欢的内容中获取新的灵感。

南方网:您多年来坚持创作,如何保持这种热忱?

钱秀莲:我认为我的使命还未完成。我常常思考,如何才能配得上“艺术家”这个称号?我认为继续创作和表演,就是我当下的使命,我是在跟随使命,而不是随波逐流。我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,因为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好,还需要继续努力,为文化事业、为中国文化的推广贡献力量。

南方网、粤学习记者 骆田子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

    热点资讯

    相关资讯